系部概况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系部概况 > 规章制度

外语部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

发布日期:2023-11-07  点击:

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一、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1、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教学大纲的制订首先应当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上,本门课程的作用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教学大纲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教学大纲又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因而也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选择教学内容时,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教学法的要求,或者片面强调专业需要而任意割裂或舍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作法都是错误的。教学大纲的制订还应当遵循教学计划整体优化的原则。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互相联系的,对各门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又往往相互交叉,为了保证科学体系的完整性,不可能绝对地避免重复。因此,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从教学计划的全局出发,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局配合,并尽可能依据教学法要求,对于重复部分进行认真的技术处理,如从不同角度来阐述问题,或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协调安排,某些课程作为重点,其他课程仅为一般地提到为止,不展开论述。

2、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大纲的编制应当从学科内部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教学大纲首先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要求,所列出的论点,都应当是科学已经检验过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知识;在方法论上,应当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对于各种非唯物主义的学术观点,应当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批判。对于科学上尚不成熟的假设,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轻易做出定论。教学大纲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还表现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纲要要便于教材的叙述,要反映出所研究的各种现象、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发展过程。同时,教学大纲也要及时反映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当然,这应当是具有比较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或典型性的新的研究成果。

教学大纲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观点与材料统一。在重视理论传授时,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应使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等教学形式在相应的学科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结合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学科体系。

教学大纲的编制应当建立在该门学科严谨的科学体系基础上,符合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学科结构体系。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大纲的学科体系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体系,在选择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过程时,它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教学原则,考虑教学法的要求。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还要照顾到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的优化组合;处理好学科内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以及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和灵活性,以建立优化的学科结构。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有重点地加大纵向跨度,以便使教学节奏适当加快,以解决学科发展迅速、信息量激增与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又要有选择地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学科多方位地展开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更新。

教学大纲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但教学大纲也要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因此教学大纲的编制要不断更新内容。但是不论更新教学内容,或补充新的内容,都应当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切忌盲目、片面地求新求多,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降低教学质量。所以编制教学大纲、选择教材内容,包括更新和补充知识,都应当贯彻少而精、量力性原则,分量要适当合理,既要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又要起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作用。教学内容太易或太难,过于繁锁或分量偏少都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

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分为说明和本文两部分。大纲的说明部分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持别是对教学中困难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大纲本文是对教学的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是大纲的主体部分,反映教学内容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法的特点,顺序地排列着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一般以篇、章、节、目等,编制威严密的教学体系。在大纲本文中规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课程的学术观点以及教学深度、重点和难点。大纲本文还应把该门课程有关篇章的实验、实习或其他作业题目规定下来。还要介绍各篇、章的教科书、参考书或其他参考资料和文献,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

三、教学大纲的运用

教学大纲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但是教学大纲只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着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师的教学一方面应符合大纲的要求,以保证课程的基本规格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在深入钻研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地掌握,如补充学生以往知识上的缺漏,适当增加大纲尚未编入的有重大价值的科学最新成就的材料。我国过去高等学校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订的,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大纲的执行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即逐渐采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代替课程统一的教学大纲。这样,各高等学校可以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的特点,自行拟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四、教学大纲的内容

教学大纲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中应包括:英语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2、 课程设置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

1)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

3)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英语专业4年的专业课教学总学时为2,000-2,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各校所开设的英语专业课程原则上不应少于2,000学时,一般不超出2,200学时。

各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及具体条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安排教学时数。

英语专业课程比例分配表:

专业技能课程 67%

专业知识课程 15%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18%

注: 1)本大纲要求英语专业4学年总学时为2,000-2,200学时,包括每学期各类课程相应的复习、考试时间;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程时间。本表按最高总学时2,200学时编排,所建议的学时分配比例仅供参考,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2) 建议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时;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时;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时。

3、 教学要求

  本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按级划分,每学期为一级。现将入学要求和第二、四、六、八级的单项教学要求规定如下: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工具书使用和文化素养等几方面的内容。 

4、 教学原则

  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和谐地融为一体。

要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既要注意各门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以符合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合理配置。

  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4年教学的全过程。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展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条件的要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6、测试与评估

  测试与评估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测试必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测试应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测试内容应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交际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注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有所不同。测试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应保持合理科学的比例,高年级的课程应我采用撰写论文、口头表述、讨论答辩等形式。

  为了帮助各校和有关部门了解执行本教学大纲的情况,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第四学期和第八学期分别实施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统一考试。四级和八级考试着重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各校还应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四级和八级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颁布的四级和八级考试大纲及四级和八级口试大纲为依据。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四级和八级口试。各校应正确对待四级和八级统考,要防止为准备统考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反对为应付统考而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做法。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淅、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于形式。